在中牟县这片热土上,一支由退役军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正以创新实践书写军民融合的新篇章。中牟县长城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自2016年成立以来,始终以“爱国拥军、兴慈扬善”为宗旨,通过构建“3333”工作体系,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长城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品牌。八年来,团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0余场,服务群众超3000人次,惠及困难群体千余人,其探索形成的可复制经验成为新时代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的生动范本。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3333”模式构建服务新格局
团队以“一二三四”工作思路为引领,创新推出“3333”服务体系,形成了一套系统化、可持续的志愿服务机制。
在组织建设上,实施“三创三建”工程:通过理念创新建立“党建+志愿服务”阵地,线下设立“长城志愿者工作站”“妇女儿童之家”等实体平台,线上搭建微信群、腾讯会议等互动空间;通过组织创新完善理事会、监事会等架构,制定标准化管理制度;通过活动创新建立120名参战老兵档案,开展红色故事宣讲、国防教育讲座等活动。2021年,“铭记历史 致敬英雄”中牟县参战老兵摄影展吸引2000余人参观,让红色记忆深入人心。
在服务模式上,推行“三抓三促”策略:抓项目管理促规范,建立“需求调研—方案制定—动态评估”全流程机制,确保项目实效;抓主题活动促常态,结合“雷锋月”“九九公益日”等节点开展常态化服务;抓典型引路促提升,评选省市级“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10余名,以榜样力量带动社会新风尚。
在资源整合上,推进“三聚三融”行动:聚焦群众需求开展家电维修、义务剪发等便民服务;联合校园成立“公益小天使”团队,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培模式,培养410余名青少年志愿者;针对困境儿童推出“周末妈妈幸福+”项目,以“临时家长”角色填补情感空缺。此外,通过“三小三大”机制——以“小分队”激发“大活力”、以“小阵地”汇聚“大能量”、以“小引领”带动“大治理”,团队建立起8个专业服务分队和5个社区服务站点,形成覆盖全城的志愿服务网络。
深耕项目传承精神:擦亮“英雄永不独行”品牌
围绕“英雄永不独行”主题,团队以“物资帮扶+精神关怀+宣传推广”为核心,打造立体化服务模式。八年来,走访14个乡镇(街道)、慰问120名参战老兵,建立涵盖个人经历、家庭状况的专属档案,并联合多部门开展“红色基因进校园”活动。在中牟县城东路小学等5所学校开设红色公益课堂,邀请老兵讲述战斗故事,组织200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国防教育,培育出150名“公益小天使”和260名“公益小记者”,让红色基因在年轻一代中生根发芽。
与此同时,团队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外地基金会捐赠防汛器材价值10多万元,发动志愿者向受灾单位捐赠防疫物资和生活用品20多万元;联合爱心企业打造“便民服务队”,解决居民“小修小补”难题;通过线上平台发布服务信息、招募志愿者,实现服务需求精准对接。
打造名片成效显著:军民共建的“中牟样本”
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退役军人的生活条件,更重塑了他们的社会价值感。抗美援朝特等功臣刘振寿感慨:“志愿者们定期来看我,陪我聊天,让我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而年轻一代也在志愿服务中收获成长,退役军人志愿者朱红鑫说:“听完参战老兵的故事,我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这支队伍的实践成果获得广泛认可:2021年,“英雄永不独行”项目获评郑州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团队先后荣获“郑州市防汛救灾优秀志愿服务组织”“郑州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并入选“国家退役军人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其探索的“3333”模式,为新时代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也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强劲动力。
如今,中牟县长城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已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民生名片。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退役军人的力量不仅体现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更闪耀在服务社会的阵地上。未来,这支队伍将继续以创新为笔、以奉献为墨,书写军民团结的新篇章。